Hi,欢迎来到黄页88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大益中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供应产品 > 山西珐琅彩鉴定

山西珐琅彩鉴定

更新时间:2024-06-20 10:13:52 [举报]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珐琅彩和蓝有什么区别:
说起蓝,知道的人很多,而提到珐琅彩瓷器,恐怕就很少有人了解。事实上,这两种器物所采用的原料珐琅是相同的,只是制作工艺大相径庭罢了。珐琅,是古代琉璃的一种,属于硼酸玻璃。珐琅工艺始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公元6世纪左右),在12-13世纪达到高峰,并向世界各地输出,相传早在唐宋时期已经传入中国。蓝,原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明朝年间广泛流行,且当时以富贵华丽的蓝色制品为出色,而习称“蓝”。珐琅彩瓷器的学名为“瓷胎画珐琅”,历史也比不上蓝的悠久,是直至清代才出现的新品种。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珐琅彩是彩瓷品种。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康熙时期的珐琅彩介绍),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是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御窑厂提供,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焙烧而成。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赖从欧洲进口,雍正六年以后,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而且色彩种类比进口彩料更为丰富,遂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还有一类特有的在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那些形状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盘、碗、瓶等,已摆脱被用作餐具的功能,纯属能给人们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珍品。,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法国画珐琅艺术家陈忠信被召至内廷指导画珐琅器的生产。此事见于康熙五十八年“广东巡抚杨琳奏报续到洋舡摺”。即:“本年五月十二日到有法兰西洋舡一只,内有法兰西行医外科一名安泰,又会烧画法琅技艺一名陈忠信。奴才业会同巡抚公摺奏闻,于六月十八日遣人伴送赴京在案。今于六月十一日到英咭唎洋舡一只,装载胡椒、黑铅、鱼翅等货。六月十五日又到英咭唎洋舡一只,装载黑铅、哆啰呢等货。二舡内并无搭有西洋学问技艺之人,所有续到洋舡二只,理合具摺奏报。谨奏。康熙伍拾捌年陆月贰拾肆日,奴才杨琳。”在摺尾,康熙皇帝朱批曰:“知道了。”(见中国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摺汇编》第八册,第547页,档案出版社,1985年出版。)在中外匠师的共同努力下,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很快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并烧造出一大批具有浓郁宫廷韵味的金属胎画珐琅器。同时,造办处珐琅作还尝试着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于是便产生了瓷胎画珐琅,即今人所称的“珐琅彩”。

珐琅彩制作精美是清代瓷器中的珍品,也是珍玩器物,其制作成本。珐琅彩是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先由宫廷画师出具样稿,雍容华贵的珐琅彩由景德镇御窑瓷厂选用好的原料烧制上好的素胎,然后送往紫禁城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宫廷画师绘画、填彩,后入宫内彩炉烘烧。烧好后,送到京师由宫廷画师绘画,在宫中二次入窑烧成。珐琅彩原属清宫秘藏,由于是专为宫中烧制的御用品。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珐琅彩不论胎体、造型、绘画、色彩、书法、印章都达到了历史的。而依照的讲述,雍正珐琅彩之所以呈现如此的形貌,与当时的帝王雍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御制珐琅彩花卉碗(见图),十分地以粉红作地,花式开光绘群芳,暗溢清香,诚为之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御制珐琅彩花卉碗,同着粉红为地,绘花相异,但论色调、布局,却能与此匹配。二碗巧夺天工,同以罕色作绘,遥想康熙当时,二碗似分别由两名画师同坊并绘,成于一炉。景德镇御窑烧坯,上送京师,再经紫禁城御作坊绘饰,甚或由宫中传教士执笔画彩,二次烧造,方得佳器如斯。

  此碗一出,引发了收藏界对清宫珐琅彩的追捧。珐琅彩一般指瓷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是清代自用瓷器中具特色,釉上彩瓷中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再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和雍荣华贵,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身份的与荣华。珐琅彩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其中碗、盘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在如此的胎质上又施釉极细,釉色极白,釉表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确可用“白璧无瑕”来赞誉。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从诞生、发展到渐渐衰落,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为清代宫廷垄断,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其制作风格和画意也是完全秉承统治者的旨意,其中不乏皇帝本人的亲自指点,属于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

标签:珐琅彩鉴定山西珐琅彩
河南省大益中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