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黄页88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 供应产品 > 王步青花瓷板拍卖

王步青花瓷板拍卖

更新时间:2024-06-23 01:13:00 [举报]

王步是整个民国名家里边的的十几个艺术家其中的一位,当然他是就像关先生所说的一样,香港的书画家关善明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当然那是引用了香港历史博物馆的朱景然的话,就说王步的作品是酷似仙笔画,是、的。

像王步的作品分几个时期:在民国时期的王步作品那些特别工细的,如果大家看步青花的那个展览,在里面像那个里面的花鸟像画芦燕的横板,画山雀的横板,画牧童的一尺二的横板,还有画画山水的1尺2个横板,还有两块青花斗彩双宿双归的瓷,那上面都能看到中国传统绘画宋元的艺术气质。这是王步在民国时期一些作品的典型特征,能看到中国画源远流长的一些气势。

王步一生勤奋,9岁到景德镇学瓷,他在合兴瓷社得到了一个非常好老师的赞赏,比如一个人是一个叫吴霭生的广东人,吴先生一辈子把所有的积蓄,当时在190几年的时候,就把在香港的五百大洋全部带到景德镇,开发了一个叫毓麟窑。王步早期就供职在这个合兴瓷社,所以有很多王步早期的作品都是非常漂亮的。因为他是毓麟窑的瓷胎,当时由于环境和背景的需要,大多都是写着什么大清乾隆、大清雍正那么一种款,现在这种款识的那种小件,包括文房都得到了大家这是王步早期作坊的这么一种共识。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长湖、竹溪道人,晚年又号陶青老人,斋名愿闻吾过之斋。祖籍江西丰城,生于景德镇,自幼学绘青花,喜画极为工细的鸟食罐、小文房等。1919年应聘入瓷业美术社担任仿古瓷的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深得古瓷画意构图之精髓。继之同景德镇陶瓷实业名家吴霭生合作,研制青花仿古,大有心得,1926年吴氏病逝,王步始启自身创作之端,采用水墨画的若干技法绘制青花,制作出雅致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画的繁琐陋习,为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

王步(1898-1968年)原名王仁元,号竹溪,晚年瓷画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人,系清代同宣年间景德镇青花艺人王寿春的儿子。王步其名,源于汉代桑钦着的《水经注》一书,其中“赣水又东北迳王步,步则有城等等,今渭步。”而取。受其父亲影响,从小喜好画画。王步六岁时,父亲因劳成疾,沉病而逝,遂与母亲扶柩还乡。十三岁时,返回景德镇拜师叔许友生为师,学研青花。后入“陈记干顺”瓷坊务工。1919年春,邂逅广东瓷商吴霭生,进“合兴瓷庄”专事仿古青花瓷,1919年加入“瓷业研究社”相助促进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吴霭生资助王步去北京故宫朝夕研习历代官窑名品,受益匪浅,为日后师古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王步的水墨青花一反元明青花繁缛之风,黄慎、八大画作遗风,不仅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瓷商争购不让,而且南昌“丽泽轩”,九江“玉桮堂”也专利包销,影响甚广。

分水写意法是王步在青花“分水”传统技法上的一种新工艺。这种技法,就是以水和青花钴料停留在瓷器坯体上的时间长短决定青料的厚薄和质感。王步藉以娴熟的水墨写意形式,把“墨分五彩”融于“料分五色”,或以釉色沁润效果刻划时卉芳花的艳丽;或以色块的浓淡色阶彰显人物的形神风貌;或以线踪的勾皴描绘山野川邨的壮美景象,从而在青花瓷苑上树一帜。

王步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美术工作长达六十多年,所创作的各类瓷器作品数以万计。王步的艺术创新和取得的成就,使他成为中国青花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对新中国青花瓷的发展产生了的影响。他的作品得到普遍的喜爱,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家所珍藏,并在国内外书刊上广为发表,成为青花瓷经典。

标签:王步瓷板画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