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认证流程、时间,有机食品认证多少钱?
1、索取申请资料(包括申请表、调查表、材料清单等);
2、填写并递交申请资料;
3、签署检查认证协议;
4、交纳申请和检查费用、颁证费用;
5、实地检查;
6、报告编写;
7、审核(报告与材料);
8、颁发证书,同时领取国家有机认证标志;
9、办理销售证书。
2、实施一个完整的有机认证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从申请到签订检查认证协议约需10-20天,如果申请认证的单位能够充分满足有机认证在文件和材料方面的要求,则从检查员实施现场检查,关闭不符合项至有机颁证一般需要1-1.5个月时间。正常情况下,全部过程约需1.5-2个月左右。但如果申请方准备不充分,检查后还需要补充相关材料,则相应所需的时间就要延长。所以申请方应在申请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检查前能满足认证机构的文件预审要求,在检查员检查时能提供所有相关记录、文件,并能使检查员看到所有应检查的场所,则可大大缩短检查员编写报告和颁证作出决议的时间。
3、有机转换期的规定?
根据国家产品标准规定,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多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转换期内按照国家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管理。有机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能使用产品标志。此条仅适用于动植物、微生物产品的生产。食品加工企业有机认证没有转换期。
4、区域当年可以获得有机认证吗?
如果采集区域满足下列要求,就有可能在当年获得有机认证。
(1)植物采集区域边界清晰,并处于稳定和可持续的生产状态。
(2)可以提供证据证明植物采集区在采集之前的三年中没有受到任何禁用物质污染。
(3)植物采集区周边保持有效的缓冲带。
(4)植物采集活动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对动植物物种造成威胁,采集量不超过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的产量。
(5)制定了有机植物采集区可持续生产的管理方案。
5、加工厂可以单申请有机认证吗?
可以。申请认证的加工厂可以自行加工,也可以是契约加工,其有机加工的原料可以来自自己管理的基地,也可以来自其他获得认证的机构的基地,前提是原料是获得认证的产品(即原料要通过国家产品标准GB/T19630-2011认证)。
6、在标准附录中未列出的物质是否可用于有机生产和加工?
(1)如果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计划使用的投入物质在国标GB/T19630.1-2011的附录A中没有涉及到,那么就需要由有机认证机构参照GB/T19630.1-2011附录C的要求对其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物质方可使用。
(2)同样,如果在有机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剂或加工助剂在国标GB/T19630.2-2011中未涉及,也一样应由有机认证机构参照GB/T19630.2-2011附录C的要求对其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物质方可使用。
7、什么是扩大认证?缩小认证?
农场或加工厂通过有机认证后,如需增加或减少申请有机认证的范围(面积、品种等),持证者应及时将计划增加(扩大)或减少(缩小)的范围以书面形式报至认证机构。
扩大认证的工作内容与方法如下:
(1)如果由于市场的需求或情况变化,持证者计划生产或加工已颁发的证书中未列入的产品,则可向认证机构索取“认证范围扩大申请书”。
(2)认证机构将视具体情况作出是否需要进行现场检查的决定。
(3)认证机构颁证作出扩大认证决议后,办理认证证书更换和标志使用手续。
在下列情况下,可采取缩小认证:
(1)如果由于市场的需求变化或产地环境发生变化等原因,持证者计划缩小认证基地面积或认证产品品种范围,可向认证机构索取“认证范围缩小申请书”。
(2)认证机构受理后,经认证机构颁证讨论通过作出缩小认证的决议后,办理认证证书更换和标志使用手续。
有机食品认证有哪些基本要求?
· 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 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
· 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
· 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小
· 立的认证机构认证
生产基地在近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禁用物质;种子或种苗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生产基地应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划;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风蚀及其他环境问题;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原料来自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和(天然)产品;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少于95%;只允许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和香料等辅助原料和有机认证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物质,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加工和贸易全过程必需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国内有机食品认证的机构哪家比较好,,选择多?
这么说吧,国内稍微好一些目前有这么几家,是南京国环,国内有机认证早也是的,其次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内认证领域的大哥,还有一家很不错的,在国内同时做国际有机认证也做国内有机认证的法国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目前国内从事产品认证这三家是比较靠谱的。
绿色食品认证申报程序
绿色食品标志是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食品生产企业如需在其生产的产品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按以下程序提出申报:
1、申请人向绿色食品办公室提交正式的书面申请,并填写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
2、绿色食品办公室依据企业的申请,派员赴申请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合格,广东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将委托的环境监测机构对申报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的大气、土壤和水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
3、绿色食品办公室的标志专职管
富硒农产品认证流程如何办理富硒食品认证
山东三润认证服务
发布时间: 19-01-26
15:17
品牌企业,潍坊三润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帐号
富硒农产品认证流程如何办理富硒食品认证
硒,化学符号Se(取自希腊语Selene,月亮女神的意思),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硒广泛存在于人体内脏之中,具有,保护心脏、肝脏,,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被誉为“生命之火”、“心脏的守护神”和“”。
富硒食品认证
国家富硒标识认证 为了加大《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力度、富硒食品认证响应国家关于"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行业自律,加大行业管理力度、规范“中国富硒食品”商标的使用管理。
经研究,决定由五支麦穗组成的蓝色箭头带勾图案为"中国富硒食品"的识别商标标示图案,由(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全国特色产业品牌文化建设联盟富硒食品工作共同管理,负责对冨硒食品标识推行工作的组织领导,对使用标识企业申请材料的审核认定。
富硒食品认证对包装和产品上未通过审核认定擅自加贴富硒食品标识和印制“富硒”二字进行广告宣传的将一律视为违法违规行为,其他行业组织和地方性行业组织应自觉加入到富硒食品规范管理中心来。中心与联盟将组成若干个组赴各地进行抽检,协同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家主流媒体共同查处和打击假冒富硒产品。对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除了曝光企业外,还将涉嫌生产假冒伪劣的富硒食品案件移交相关机构处理,山东潍坊富硒食品认证对地方相关组织不作为的行为将在国家主流媒体上曝光并建议相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请各单位收函后严密组织,认真策划,切实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认证服务区域有:1、湖北恩施富硒农产品认证:土壤硒均值3.958mg/kg,检出范围 O.23~8.66mg/kg。2、贵州开阳富硒农产品认证:土壤硒均值O.58mg/kg,检出范围 O.1 2~2.43mg/kg。3、陕西紫阳富硒农产品认证:土壤硒均值O.49mg/kg 1 ppm=mg/kg。4、桃源富硒农产品认证:土壤硒均值O.733mg/kg。
5、湖南新田富硒农产品认证:土壤硒均值O.49mg/kg 。 6、广西永福富硒农产品认证:土壤硒均值1.1mg/kg。7、青海平安富硒农产品认证:土壤硒均值0.44mg/kg,检出范围 O.23~1.50mg/kg。8、四川万源市富硒农产品认证:土壤硒均值0.32mg/kg,检出范围 O.05~1.74mg/kg。9、江西丰城富硒农产品认证:土壤硒均值0.538mg/kg,检出范围 O.40~0.99mg/kg。10、江苏宜兴富硒农产品认证:土壤硒均值1.01mg/kg,检出范围0.30~2.28md/kg。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什么时候换版?新版与旧版会有哪些变化?
今年7月份,ISO发布了ISO22000标准草案(DIS),并预计在明年6月份发布正式版标准。历时12年,究竟新版ISO22000会有何变化?我们找到了DIS稿,先睹为快。
一、来看看ISO22000:2005和ISO/DIS 22000:2017标准条款的对照
1范围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环境
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4.3确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4.1总要求
4.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5 领导作用
5管理职责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1管理承诺
5.2食品安全方针
5.2食品安全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4职责和权限
5.5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7.3.2食品安全小组
6 策划
/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
6.2食品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5.2食品安全方针
6.3变更的策划
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7 支持
6资源管理
7.1资源
6.1资源提供
7.1.1总则
6.1资源提供
7.1.2人员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7.1.3基础设施
6.3基础设施
7.1.4工作环境
6.4工作环境
7.1.5外部开发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的控制
/
7.1.6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4.1总要求
7.2能力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7.3意识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7.4沟通
5.6沟通
7.4.1总则
5.6沟通
7.4.2外部沟通
5.6.1外部沟通
7.4.3内部沟通
5.6.2内部沟通
7.5成文信息
4.2文件要求
8运行
7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7.1总则
8.2前提方案
7.2前提方案
8.3可追溯性
7.9可追溯性系统
8.4应急准备和响应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8.4.1总则
8.4.2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处理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8.5危害控制
7.3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7.4危害分析
7.5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
7.6建立HACCP计划
8.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8.5.1危害分析预备步骤
7.3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8.5.2危害分析
7.4危害分析
7.4.1总则
7.4.2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7.4.3危害评估
7.4.4控制措施的选择和评估
8.5.3控制措施和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8.1总则
8.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8.5.4危害控制计划(HACCP计划/OPRP计划)
7.5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OPRP
7.6HACCP计划的建立
8.6前提方案PRPs和危害控制计划信息更新
7.7预备信息的更新、规定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文件的更新
8.7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8.3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8.8前提方案PRPs和危害控制计划的验证
7.8验证的策划
8.4.2单项验证活动的评价
8.8.1验证
7.8验证的策划
8.8.2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8.4.3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8.9不符合产品和过程的控制
7.10不符合控制
8.9.1总则
7.10不符合控制
8.9.2纠正措施
7.10.2纠正措施
8.9.3纠正
7.10.1纠正
8.9.4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理
7.10.3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置
8.9.5撤回/召回
7.10.4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