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黄页88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 供应产品 > 瓷器乾隆年制鉴定

瓷器乾隆年制鉴定

更新时间:2024-06-17 01:02:42 [举报]

从各朝代陶瓷的纹饰去判断瓷,除了看其器皿的胎骨和釉色之外,纹饰的鉴定也很重要。瓷器上的纹饰就象一个人的衣冠,它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鉴定古陶瓷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 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例如,明代中期,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所以,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图、真武大帝、花捧回文、书写回文、仙人朝圣图等图案。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

所以,在瓷器图案中,“尚武”方面有各样的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图等出现;在“习文 ”方面,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 作纹饰鉴定时,对不同时代要掌握其不同纹制手法。例如我们常见的云纹,元、明、清就有不同的“朵云”,只要细心研究,不难发现,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绘制方法。 元代朵云纹,其写法基本可分为两种。种,身绘成如意头状,多不对称,边大边小,其尾前段肥大,后半段细长,整个造型活像一条大头小蝌蚪在游动着。第二种,也绘一个不对称如意头为身,拖一长尾,尾的前段长出两个小头,其尾活像萌芽的种子根部,其如意头下的两个小头,又似两片小叶托着一朵盛开之花。

出土痕迹:历代瓷器出土的铁证
出土痕迹是一个很重要的痕迹,这个痕迹把握起来有很多的困难。同样是北方的土,北京的土和内蒙的土、东北的土是不一样的,南方的土,比如说四川、重庆的土,和江西的土、福建的土又不一样,土质都有很大差异。

陶瓷的鉴定技巧:三招教你看懂古代瓷器


还有一方法是埋在地里,埋个三两年,三年以上的不是没有,少,这是因为人们的浮躁,埋了这么多年一定是希望盈利的。好比我们说民国的东西,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瓷器、玉器、铜器都非常的精到。虽然大清朝不复存在了,但那个朝代对这些匠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匠人们的心是静的,他崇尚一门手艺,有了这门手艺才有饭吃,所以他做的东西一定是踏踏实实的,是经得住推敲和琢磨的。现代人浮躁到这种程度,他沾的泥土也和浮躁的心贴在一块了,无论能埋多少年也是一样地要作弊,这往往也是暴露他们马脚的地方。

文物鉴定,主要有目鉴、考证和科技检测三种方式。古董,其实就是古代文物,所以掌握文物鉴定的正确方法,才能少走弯路,早入正道。



具备这七个要点知识,你的瓷器鉴定水平就算入门了
文物鉴定并不是只有少数研究人员才能掌握的本事,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方法和技巧的。有志于在古代瓷器收藏和其他古物收藏领域里取得一定成就的朋友,跟随真知堂,去系统地学习一下文物鉴定的方法吧。文物鉴定,掌握七个方面的知识。看一看,你都掌握了多少。

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 、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

道光(1821~1850),为清宣宗旻宁的年号。道光朝瓷器生产不如乾隆、嘉庆朝,质地与釉色及纹饰均无法与乾嘉相比。官窑款识品种更是,多为“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款识排列以六字三行无边饰和一行横书为常见。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紫彩等。有书款,刻款,也有描金款识。字书写流畅。民窑款识见有“大清道光年制”篆款和“道光年制”篆款。外围单框,或无边饰。款识书写不工,字迹潦草,其车有些字不可辨认。

咸丰(1851~1861),为清文宗奕宁的年号。咸丰一朝为清王朝衰落的关键年代,内忧外患不断,太平天国使清王朝无法顾及瓷器生产,后太平军浮梁县,导致了御窑厂毁坏,造成官窑无法生产。传世咸丰官窑极为少见,民窑也多半不写款识。目前所见咸丰官窑年款多为楷书款。“大清咸丰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为成丰年款多见。或双行或三行排列,也有一行横书。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彩。有书款、刻款、捕金,款外均不加边饰。民窑纪年款有六字和四字篆款,外或有双框,或无边饰,书写潦草,难以辨认。年号纪年款有“咸丰壬子秋月面壁作”等。

光绪(1875~1908),为清德宗载湉的年号,光绪朝历时34年,瓷器烧造量,质量在晚清中为佳。其中光绪大婚,慈禧六十和七寿等均有大规模的稍早。官窑年款以“大清光绪年制”为常见,或二行,或三行,或一行横书等。清书写材料有青花、红彩、紫彩、金彩等。有书款也有暗刻款识。 “光绪年制”四字款较六字款少见,款外无边框,此时篆款更为少见,字书写工整。民窑款识以六字楷款多见,书写有工整和草率。工整的可媲美官窑,草率的极为随意。四字篆书款如同印章,篆法不合理,有些字无法辨认。另还有“光绪年造”、‘‘光绪年制”,“光绪八年”等。

同治(1862~1874),为清穆宗载淳的年号。成丰朝御窑厂被毁后,于同冶五年恢复了御窑厂的烧造。因战乱工匠逃亡,有技术的工匠流失严重,所烧瓷器质量粗糙不堪。官窑款识以“大清同治年制”和“同治年制”楷书款为多。款字书写较为规范,款外均不加边饰。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和金彩,有书款和刻款等。民窑款识有六字和四字篆款,或书或亥于器底,字草率,不易辨认。



宣统(1909~1911),为清代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年号。宣统官窑款识以“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多见,有青花、红彩、紫彩、墨彩等。有书款和刻款,书写规范工整。民窑款识为六字楷体,书写不工。

玻璃胶:前人称陈骨胶。是古瓷年久,釉面硅胶化,微水溶。新瓷也有硅化胶,三次清洗,便无。而古瓷,再多次清洗,都有。目前,尚没见到有仿者。玻璃胶特征,一直伴随着古瓷,直至釉面全部风化脱落瓦解。随时检验,随时可感知。检验感知玻璃胶,是鉴定古瓷的一个重要手段。6、土香气:是指古瓷在地下若干年,瓷吸收了土里的气味,水温之,则发出。因地下环境各异,而土香气也有别,出世,都可闻到。而干坑或烂坑出的,则又是另外的气味。不同的气味,可判知出土时的大概环境。这是一个判定古瓷的辅助特征,这需嗅觉敏锐的人才便于感知。7、臭干黑:是指腐败的有机物沁染了古瓷,多数表现在素胎﹑破泡处。经长期水泡,会发软,涨大,而被洗掉。作伪仿者,用河塘污泥。在放大镜下有区别:臭干黑,无定形,河塘泥,有土粒。特别是微破泡里钻进的臭干黑,是需上才能形成,一般是出现在明之前的古瓷上。清三代的瓷上也会有,但很少,用放大镜寻找,也较难。晚清的,只有在欠火的低温瓷上,才能找到一点点。

黄金斑:是指金器常年压挤古瓷,而渗透进釉泡﹑或毛粗糙处,而留下的黄金痕迹。仿不出。年代越久,渗透的越深,也不容易清洗掉。9、“先天蛤蜊光”是指古瓷长期受污染,而产生的五彩光,发金属亮光,直视无,侧目有。“后天蛤蜊光”是指经人们摩摸而产生的五彩光,其柔和,色淡,无金属光。针对蛤蜊光,再综合其它一些特征,可大致推判其出土时的基本环境。10、朦胧光,现在可用热释光原理解之。古时视觉敏锐之人,在暗处,用开水烫古瓷,可见白色的﹑模糊的﹑略大于古瓷的光。新瓷无。

翘翅:指釉面开裂,收缩,边缘向外翘起,如鸟翅.古陶瓷特征,常出现唐以前的陶瓷上。难仿。38、开芒片:指出水后,釉面重新开裂,裂片翘起,手抚如触芒。个把月后,又自行关闭,如平面。复置水中数年,再拿出,又会开芒片。以临汝瓷,冰瓷为。39、活芒片:开芒片后,片隙里进了脏物,则谓死芒片,不会再开闭。活芒片是干净的,再经水泡,可重新开闭的。40、探底:砂纸磨底足,探知胎色﹑胎质﹑老化﹑火工等情况。

急干片:古瓷出水后,没有慢慢凉干,便遭风吹日晒,不该开片的瓷器,也会开片,但因是同时急干片,故片纹色彩一致。收缩缝小,以区别其它开片形式。有仿,但太不象。42、鱼籽纹,形如鱼籽的裂片,片较小,间隙大,色黑,古瓷特征,难仿。43、龟裂纹:如龟壳的裂片,大片。古瓷龟裂纹片缝大,色黑。以汝瓷为显著。缝色是窑后形成的。千年前形成的必有管状片缝迹象。目前仿出,也无人知晓这一特征。无著作论及。近面世后出的,多无色,与现代仿品差别不大。44、脱衣伤:瓷器长期受腐,釉面全部脱光。脱衣伤,常有发粉和脱釉等特征伴随,容易鉴定。

陈酸斑:长期受酸的有机物浸染,而形成的斑,斑痕深入胎骨,坑洼明显,坑洼边缘有锐角。而仿品的酸咬斑,是急拿,有模糊感.并只是表面。46、阳光斑:老黄色,微红。是经十年以上,长期定位在野外阳光下,日照形成的斑。其斑点可透瓷面。内外一致.破碎观胎,胎色也被晒成红黄的斑色。47、针状芒硝:出土瓷,不洗不动,阴干,一月后,会生成针状芒硝,唐之前陶瓷为显。48、烘酒香:酒器,水湿之,文火烘之,土香气中可闻辩到酒香,陶器为。49、宝光:五前的古瓷,若没经日晒,水烫,火烤,或闷热天,或大雾天,可见古瓷四周散发白光,大而圆,区别于朦胧光。发光大时,隔布,隔纸,都可见。因其神奇,故前辈称为宝光。

标签:瓷器鉴赏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