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黄页88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聚宝荟艺术品鉴定中心 > 供应产品 > 瓷器图片鉴定

瓷器图片鉴定

更新时间:2024-03-30 05:27:40 [举报]

仿品胎质、釉质过细
在仿造古瓷时的当时社会生产力,生产手段等,都比当时的真品生产时的时代要进步,而仿造者又怕做得不精,不细,不真,所以在仿造时的用胎釉料加工都是充分利用了当代的生产技术条件,故而往往在精细程度上做得会更加细致,有过之而不及。
如果有经常去景德镇瓷都拜访过那里面的制瓷师傅,了解新瓷作旧的手法,或者有经常到瓷都的老城区那些建筑工地上捡一些作旧的瓷碎片,那么辨别真伪的眼里就会不断提高了,当然,真正要提高辨别水平还是得多接触真品,多看真品,且了解到每个时代的文化特点,总之,仿古瓷器目前都是现代人的所为,所以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现代人的工艺痕迹。

根据造型、纹饰及釉色的基本特征,要求鉴定者熟悉陶瓷史,尤其是博物馆展出的藏品及其所出的各种图录,是学习陶瓷史的基本教材。近年兴起收藏热,各种收藏类书刊亦应运而生。但其中有不少书刊商业味过浓,又非工作者所编,谬误连篇,误导读者,害人非浅。故读者在选择参考书时,一定要慎重。为让初学者少走弯路,我推荐几本较好的书如下:

《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9月版。该书由全国文博考古、陶瓷科学、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学者进行了多次讨论,合作编写而成。内容充实,材料丰富。尽管该书仍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修订,但该书确实是一部代表当代研究古代陶瓷高学术水平的之作,是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史的之书。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图录共16卷,收集全国出土商周至清代瓷器4000余件,每件器物均有出土情况说明,其断代在学术界有不同观点者也加以注明。该书是目前国内出版的完备的一套全国出土古代瓷器的图录,学术性颇高,是鉴定瓷器的重要参考书目。

总之,把握各窑口的工艺特征,是分辨窑口的关键所在。这方面的参考书目主要是各地区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报告,如耀州窑、磁州窑、长沙窑、漳州窑、德化窑、建窑、龙泉窑及南宋官窑,均有正式的发掘报告出版,其资料翔实,可资参考。另有两本图录介绍如下:
  《中国古窑址瓷片展览》:该书是故宫博物院精选历年调查古窑址资料,包括13个省44个县(市),时代上迄东汉、下迄元代的500件展品的图录,有英文版、日文版和香港版三种,是研究、鉴定元以前瓷器窑口的重要资料。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采集到的瓷片资料,许多窑址未经正式发掘,便已荡然无存。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该图录为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出版,书分两部分,前半部为真赝瓷器对比,后半部收录故宫藏瓷片标本48个窑口共计322件标本。前书为出国展览图录,非正式出版物,发行量不大,而该图录为正式出版物,两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烟熏。这种方法一般是将新仿的陶瓷悬挂于厨房灶的上方,任凭其烟熏火燎,待一定时间后,也会得到满意的效果。鉴定这类陶瓷的要领是仔细辨认其油腻痕迹,真者无油痕,伪者多发黄,且有油质感。
  五是复烧。将新仿的陶瓷裹上泥土,放入窑中复烧。外裹的这层泥土中混有一种黄土中的结核石,这种结核石粉碎后掺入土中,再配上微量的酸和水,放入窑中烧至700-800摄氏度即可。这种方法是当代新发明的,使用不到10年,效果较为理想,既可退去浮光,又可咬上土锈,迷惑了不少人。但仔细观察,其土锈仍是呆板,过于做作。
  旧胎新彩:这种作伪方法也称后挂彩,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在旧物的白釉上加彩装饰,使之成为五彩、粉彩、斗彩等名贵品种。这种方法多选择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白釉瓷器加工。二是将旧物的釉磨掉后加刻暗花,施釉二次烧成后再加釉彩绘装饰。如传世品中有将嘉靖白釉瓶磨釉后再刻暗花,施釉烧成后再加五彩的。还有将康熙瓷器磨釉后施釉二次烧成后再加绘墨地三彩的。此外,尚有将旧物直接施上颜色釉的。如传世品中,有将成化青花盘挂上红釉的;有将万历青花盘挂上绿釉的;更多的则是在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白釉器上挂黄釉或其他颜色釉的。

标签:苏州瓷器鉴定宋代汝瓷器鉴定
北京聚宝荟艺术品鉴定中心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