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工艺品/软陶工艺品陶瓷有鉴定瓷板画的吗 免费发布陶瓷信息

有鉴定瓷板画的吗

更新时间:2024-05-31 05:02:47 编号:73nqbab8b0290
分享
管理
举报
  • 10000.00

  • 王大凡瓷板画

  • 2年

阮先生同

18879871136 743674514

微信在线

产品详情

关键词
王大凡瓷板画
面向地区
全国

有鉴定瓷板画的吗

王琦粉彩《渔翁图》瓷板

画面鉴定是区分瓷画真伪的重要依据。

瓷画一般由画象、题款和印文三部分组成。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鉴定:

1、看画面的整体品相。由于“珠山八友”作画多用瓷,创作时间在以内,因此画面一般还保持着光泽亮丽、图文清晰的特征。作伪都为让人相信其伪作是“老瓷”,往往故意作旧,使画面有的地方脱彩或模糊不清,遇到这种情况必是伪作。

2、看题款字迹。“珠山八友”瓷画是书画俱佳的作品,虽书法落款各人风格不同,但留在作品上的文字都是纯熟流畅,挥洒自如的。如果出现字迹大小不一、字型生硬拘谨的落款,十有八九是伪作。另外还注意,作品中偶然也会出现简化字,但机率很小,如出现后的简体汉字,这是作伪露出的马脚。对于“珠山八友”各人的书法风格,在实践中认真研究,仔细观察,逐步掌握。但有四点注意,一是瓷画上的落款多为“珠山八友”亲书款,除王琦外,其他人有少见的代书款,一般是弟子或友人代书。二是几个人配画的作品,有时由一个书写落款。三是同一人不同作品上的字迹,在字体大小、笔画粗细、草行变化等方面会有一些差异,不会都是千篇一律,如汪野亭在不同时期的题款书法有较大的不同。四是少数作品只有印文,没有题款,王琦的早年作品中多见。

3、看干支纪年款。“珠山八友”的作品大多以干支纪年款来说明创作时间,少数也有写“民国几年”的,还有无纪年款的。第二代的“珠山八友”十位瓷画名家,活跃在画坛一般都在三十年左右,寿命不足60岁的有六人,六十岁以上的仅四人。有些作伪者不熟悉“八友”的生卒年分,仿制时随意选取一个干支凑数,为我们辩伪提供了一个机会。凡是见有“八友”卒后的作品,必定是伪作。去年江苏一拍卖行出拍汪氏二幅条屏山水,初看绘画风格基本相似,落款为甲申年即1944年,汪氏于1942年去世,显然不是真迹。

4、看绘画风格。这是鉴定的和难点。绘画风格要从“珠山八友”作品的共性特征和各人的个性特点二方面进行分析:

先说共性特征。“珠山八友”瓷画的共性特征是他们的作品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瓷画的商品性主要反映在作品的内容上。“珠山八友”都是绘瓷艺人,民国时期,他们以画为业,卖画为生,一生勤于笔耕,是为了生计。他们的作品与明清官器皇宫大臣使用不同,而是面向社会的广大民众,因此作画根据当时的人文时尚,选取民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如人物中的八仙罗汉、鱼樵耕读、历史典故等;景物中的鸟语花香,秀美山景、松、竹、梅、鱼等,走兽中的鹿寿松贞、金猴嬉戏、林中虎啸等。都迎合了广大民众的心理需求。瓷画的艺术性主要反映在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技法二方面。“珠山八友”都是艺人出身,他们师从名人,勤奋好学,立志创新,在瓷画艺术创作上达到了的境界,与当时红店艺人不可等同看待。红店的瓷画一般都是水平不高的工艺品,而“珠山八友”的作品都是出众的艺术品。他们在创作中摆脱了传统工艺精雕细刻的束缚,冲破了当时红店构廓细描的技法,吸取了历代名人画中的营养,以自己的创新理念,把思想情感融入画作中,以形写神,形神并举,使作品富于艺术感染力。在绘画技法上,精心构思,合理布局,采用工笔与写意结合,勾勒与涂沫交错运用,一气呵成。使作品挥洒自然、气韵生动,山水秀逸,人物传神,花鸟富有灵气,一看便知大家风范。诗画合壁也是他们作品的一个共性特征。以画配诗,以诗点明画意,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使瓷画的艺术效果表现得更加。

再看个性特征。“珠山八友”各有自己的从师经历,绘画情趣,人生变化,他们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风格。但由于目前人们对“珠山八友”画作的了解不多,研究不多,一切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他们个性特征的评估宜粗不宜细,还没有搞清的东西,不要轻下结论,对局部的特征,不要说成整体特征,否则以点见面,以点盖面的两种可能都会存在,给人们造成误导。如有资料中这样叙述:邓氏画鱼一般为二、三尾,徐氏画竹一般是溪旁一高一低二石中斜出几枝,这种叙述,仅能反映作者部分作品的特征,决不是全貌。邓氏画鱼亦见五、六尾、七、八尾的,徐氏画竹也见有溪边奇石中错落有致、浓淡相间的小片竹林。下面就目前对“珠山八友”个性特征比较一致的看法分述说明:

珍藏界以为,瓷板画早可追溯到秦汉,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是明代中期,在清朝到达壮盛。现在,泛起在珍藏市场上的老瓷板画多是清末与的作品,其中尤以“珠山八友”老瓷板画为上品。“珠山八友”创作的壮盛时期为晚清、至“”前的数十年间,留下的作品不多,其市场价格堪比清末官窑。 说到“珠山八友”与瓷板画的关系,尚有一个小故事。晚清至时代,江西景德镇群集了批善于瓷板画的能手。1928年,一位客商预订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联系挚友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每小我私人作一幅画。画完以后,各人拍案叫绝,遂请他们8位继续做画。厥后,他们就建设一个社团“月圆会”,相约每月在珠山聚合,以画会友,探讨画艺,这就是陶瓷史上的“珠山八友”。

先容,瓷板画兼具瓷器与绘画的双重价值,制瓷家同时也是绘画家。好比,“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他善于花鸟画,运用画技法于陶瓷粉彩装饰中,形成一种新门户。近几年,由于珠山作品行情走高,其作品价格也居高不下,如他与汪野亭、王大凡、张志汤的“珠山八友粉彩瓷板(4件)”在2009年嘉德秋拍上,就以89.6万元成交,其粉彩大吉图瓷板曾拍出17.6万元。现在其瓷板画价格动辄十余万元,以难买到真品。

珠山八友瓷板画

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到“珠山八友”时代,陶瓷工艺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已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珠山八友”对传统文人画与传统瓷艺,采取兼容并蓄的现实态度,将陶瓷的商品化与艺术化融为一体。他们各人的性格、阅历、修养、气质都有所不同,在选择题材、描写景物、表现技法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长期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各自特的艺术风格。徐仲南的萧疏,邓碧珊的工整,王琦的雄奇,何许人的荒寒,田鹤仙的朴茂,毕伯涛的隽永,汪野亭的苍润,王大凡的古雅,程意亭的绮丽,刘雨岑的韶秀,堪称是异彩纷呈,显现出“珠山八友”瓷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而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又形成了大致统一的艺术基调,成为一种鲜明的时代风貌。他们的艺术追求,突破了传统粉彩的审美特征和意识,他们共同的艺术观与审美理想,为陶瓷美学增加了新的内涵,开拓了新的瓷画审美范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古至今,瓷板画之所以绵延不衰,似陈酒越久越香,究其原因,主要有六:

其一,瓷板画具有瓷板平整光洁之美,便于陶艺家以瓷当纸,随意挥毫,充分发挥作者的绘画天才,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

其二,瓷板画便于表现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笔者在创作山水瓷板画《山水有情》(左图)和《轻舟已过万重山》(右图)时,其构图、线条、色彩、意境,均吸收了传统国画的画风,又烙上现代山水画的印记。

其三,瓷板画是陶瓷艺术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精髓,表达东方审美理想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且这种表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它的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只要不撞击便不会损坏。此外,瓷板画的色彩,无论是釉下青花、釉里红、高温颜色釉,还是釉上粉彩、古彩、墨彩,色彩永远鲜艳,不会因日晒水浸而变色,便于收藏。



其四,瓷板画样式多样,除了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外,还有圆形、椭圆形、扇形、鸡心形、叶形等等,便于家居装饰,既可立成体挂于客厅、书房,又可作家具的镶嵌之饰,或制成插屏或围屏等。

其五,瓷板画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代瓷板画风格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既可满足人们崇尚古典美的需要,又可适合人们追求现代时尚的口味。

其六,瓷板画是现代环境设计的重要样式,可根据建筑物的装饰需要,面积可大可小,大则如山迎立,小则俯首细赏。当今社会,现代瓷板画已成为家庭环境布置的艺术品之一。

新仿“珠山八友”瓷,多是近些年所为,在辨别时应从胎质、釉色着眼。因为新仿品的胎质和釉色与老的瓷器总是有距离。其次是掌握原作者绘画技巧及风格,要细致分析其笔墨(料)特征。一般仿者多是画得僵硬,高手也难有意在笔先的洒脱。名家笔墨十几年苦练得来,绝非一般之人一朝一夕能刻意求得。画面题字较多者,尤能看出破绽,因为 书法 摹其形而难得其神,如王琦、王大凡等人瓷画题字较多,书体属行草一类,别具个性,仿品由于笔法生硬,字体笔道的料色难免有涩滞之感,填描之,中容易露“马脚”。

  关于《珠山八友》,人们咸赞其技艺之精,风格之妙,但其八人之姓氏,究竟谁何,往往引起猜测,传说不一。余时虽尚幼年,亦曾追陪仗履,馨欬常亲,故知之甚稔,爱不揣谫劣,追本溯源,将珠山八友之来龙去脉,笔而述之,以飨读者。

留言板

  • 王大凡瓷板画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小提示:有鉴定瓷板画的吗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
阮先生同: 18879871136
在线联系: 743674514
让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