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工艺品/软陶工艺品陶瓷王大凡瓷板画值多少钱 免费发布陶瓷信息

王大凡瓷板画值多少钱

更新时间:2024-06-04 04:55:41 编号:de13loah0ed373
分享
管理
举报
  • 10000.00

  • 王大凡瓷板画

  • 2年

ciqi88

18879871136 743674514

微信在线

产品详情

关键词
王大凡瓷板画值多少钱,王大凡瓷板画
面向地区
全国

王大凡瓷板画值多少钱

“珠山八友”的瓷画鉴定,与古瓷的鉴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从瓷和画两个方面进行审定,缺一不可。



毕伯涛粉彩鹭鸶瓷板 2012年北京匡时以20.7万元拍卖成交,尺寸24×38厘米

一、瓷的胎釉鉴定是区别新老瓷画的主要依据。

瓷器和瓷板都是瓷,“珠山八友”作画,大多画在瓷板上,少数画在瓷器上。“珠山八友”是一代绘瓷名家,他们对作画用的瓷板和瓷器选择十分严格,从不在劣质瓷上作画。民国时期的瓷,从胎釉和制作工艺上看,大体分为上、中、下三等,“珠山八友”一般都选用瓷作画,鉴别可从四方面观察:

1、民国瓷的特征:胎质细腻、釉面光洁,胎釉结合良好,硬度较高,瓷板平整,没有翘曲,釉面无疵点。因现代瓷与民国瓷相比,这些特征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还要看下面三点。

2、民国瓷均为柴窑烧制,反映在釉面上白中微灰,现代瓷为气窑或电窑烧制,釉面白而光亮。

3、民国瓷以手工制作,器形不很规正,原始痕迹较强,瓷板胎面有凹凸不平,上釉烧制后,侧光看去,可见釉下凹凸反映在釉面上的波浪纹,现代瓷无此现象。

4、在放大镜下观察,民国瓷在胎釉之间有薄薄的气泡层,现代瓷在釉面有气泡。

对胎釉的鉴定,只要仔细观察,反复比较,认真发析,是可以掌握的。但要提醒一点,现在亦见有民国老瓷板的新仿作,这些瓷板是民国遗留下来的,大多不符合瓷的特征,瓷的胎釉较差,比较容易识别。

王琦(1884-1937年),以画人物为主。早年以钱慧安仕女为蓝本,绘工笔粉彩人物,中年后改学“杨州八怪”黄慎的画风,以写意人物为主,勾勒侧锋用笔,线条简洁流畅,顿挫有力,挥洒奔放。作品中多见较长草书题记。常用印有“王琦”、“匋迷”、“洗心斋”、“碧口”、“碧珍”、“王琦画印”等。

王大凡(1888-1961年),以画人物为主。画风严谨、功力深厚,人物勾勒中锋用笔,线条自然流畅。1939年以后,作画不用玻璃白,直接将彩料平涂于胎,称为“落地彩”。常用印有“希平草庐”、“堃”、“大凡”等。

何许人(1882-1940年),擅长粉彩雪景,用笔洒丽,自成一家。构图讲究布局,注重远中近三重构图,绘画精细,层次清晰,所绘雪景十分逼真。景中常以红色稍作点染,使寒光雪色中增加暖意。常用印有“何”、“处”、“许人出品”、“德”等。

徐仲南(1872-1952年),青年时画人物,中年习山水,晚年专攻竹石。绘竹苍劲挺拔,枝干遒劲有力,错落有致,竹叶聚散得体,萧疏纵逸。颇有劲节凌云之气韵,竹下多见溪边奇石,与竹浑然一体。常见用印有“之印”、“仲南”、“徐印”等。

邓碧珊(1874-1930年),擅画粉彩鱼藻,有水墨画意。游鱼水藻以艳黑勾描,水藻丛丛相交有序,用绿色晕染,从内到外,绿色由浓到淡,游鱼生动自然,柔中有刚,刚中见柔。从背到腹,色彩由浓到淡过度自然。多见数鱼同池,自由自在游而不散。常用印有“邓氏”、“碧珊”、“小溪钓徒”、“之印”、“邓碧珊画”等。

田鹤仙(1894-1952年),早年学绘山水,晚年专攻梅花。喜用斜线构图,偏锋用笔双勾树干,梅朵双勾着色,花型正、侧、仰、背、朝向生动。常用印有“古石”、“鹤仙”、“田印”等。

汪野亭(1884-1942年),擅长粉彩山水,采用通景画法,一气呵成。常用折带皱勾勒山石,以“园”点、“介”字点、“个”字点画树叶。画中多见林木葱笼、小桥茅屋、策杖老人,水中渡船等。汪氏是一位多产画家,早中晚期,绘画风格由细腻到粗放变化。早期以尖笔细致皱画法,细腻柔丽;中晚期用笔迅疾率意,常以小斧劈皱法画山石,粗犷简练,气势雄伟。用彩灵活多变,有的青翠浓郁,勃发生机,有的墨彩浓重,苍古奔放。常用印有“汪”、“平生”、“平山”、“汪平”、“老平”、“汪氏”、“野亭”等。

毕伯涛(1885-1969年),擅长翎毛花卉和走兽,以侧锋画枝干,没骨法画花朵,小写意勾染法画小鸟,画面疏朗,多见小件作品。常用印有“伯涛”等。

程意亭(1895-1948年),擅长花鸟,采用勾描填色法作画,线条工整圆润,以工笔丝羽法画小鸟,鸟头部较大,形体生动。程氏一生勤于笔耕,留世作品较多。常用印有“程印”、“程氏”、“程”、“程甫”、“意亭”等。

刘雨岑(1904-0969年),擅长粉彩花鸟。以工笔丝法画小鸟,设色清新,形象生动。“水点桃花”的技法是刘氏的,直接用含料的水笔点出花头,活泼自然,形态逼真。常用印有“竹人”、“岑”、“雨岑”、“刘氏”、“饮冰斋”等。

纵观“珠山八友”的作品,不管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还是竹石梅花、昆虫鱼藻,均见画艺,功力不凡,每幅作品使你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让你得到美的享受,这就是“珠山八友”瓷画特的艺术魅力。所见市场各类仿品,大多画艺平庸,看上去画面花俏艳丽不见神韵,形状貌似而无灵气,给人以拘谨呆板,匠气十足的感觉,与真品差距甚远。少数精细仿作,只要仔细观察,必能找出描摹之痕迹。

王琦历史: 王琦为“八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享年53岁。其初以捏面人为生,后向邓碧珊学画瓷板肖像。先以钱慧安仕女画为蓝本,后改学“八怪”之一的黄慎,晚年的作品开始摆脱钱慧安和黄慎的影子,在继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征,以写意人物画见长。下面正大艺术网 王琦瓷板画: 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王琦瓷板画真假鉴别特征: 王琦的人物画在乾隆粉彩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早年画瓷像的技艺,又吸收西洋画法,人物头部刻画细腻,以西画手法描绘人物脸部,明暗关系清晰,神情捕捉准确,光影富于变化,有西洋绘画晕染技法,立体感强,被后世称为“西画头子”。而模仿者往往是略加晕染,缺少细腻;稍有光影变化,但明暗层次不足;人物缺少神情,若表情生硬的瓷上肖像画。 王琦瓷板画特征: 王琦早期作品少长篇题款,有时仅画图章。中年后作品题款较长,且以草书题记,书法起顿有致,苍劲纵横,散而有序,运古融今,颇有王羲之、怀素书风。题款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勾迷道人王琦写”、“勾迷王琦写于”、“勾迷散人王琦写于陶陶斋”、“勾迷道人王琦写于客次”等。王琦题款中时而自称“陶迷散人”,时而自称“陶迷道人”,两者非笔误。 常见印款为:“王琦”、“勾迷”、“陶迷画印”、“陶陶斋”、“碧珍”、“王琦画印”等。

王琦瓷板画拍卖成化价格: 八友瓷板画交易价格 2011年中国交易会圆满结束,陶瓷艺术家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以920万元成交,创下了近现代陶瓷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 王琦是“八友”的主要发起人,创作写意人物,用笔挥洒豪放,因吸收了西洋画阴阳彩瓷技法,从此确定了人物头像用明暗来表现、以写意笔法处理衣纹的画风,并且率先在陶瓷绘画上使用了西洋画技法。而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国际艺术陶瓷交易会上,民国瓷器成交率达91%,成交的藏品主要以“八友”的瓷板画为主,其中成交价格的是王琦的《糊涂即是仙》,落槌达350万元。

20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流派奇峰突兀,风格争奇斗妍。从浅绛彩到粉彩,从写意青花到综合装饰,从民间青花到现代陶艺,薪火相传,谱写了瓷都的时代主旋律。如果说“珠山八友”奏响了瓷艺文人画的新乐章,那么从艺60年的王大凡,乃乐章中强劲的音符之一。


王大凡(1888—1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

王大凡早年的人物画多是富贵寿考、伏虎罗汉、八仙图等,晚年的人物画以木兰从军、闻鸡起舞、岳母刺字等内容为多,注重作品的时代性。模仿品以其20世纪30、40年代的人物画为多,也有少量50、60年代的作品。从王氏人物画笔墨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用笔用线遒劲,似传统线描法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一类,多是中锋用笔,朴拙、厚实、圆润,章法别致,有装饰味,这是王大凡与王琦侧锋用笔画人物画的大区别。而模仿品勾线难学其骨,少圆润劲拔之韵味,有的中、侧锋并用,不得要领。



二是人物脸部刻画细腻,讲究明暗变化,有西画中的素描关系和光影变化,晕染手法特,立体感强。王氏画仕女以“丹凤眼”、“樱桃嘴”冠之,特点鲜明,并形成一种惯用的程式。



三是人物画背景多勾描葱郁林木,竹石茅屋,野卉山花,染色青翠,草绿、翠绿、深绿几个层次明显,笔法一丝不苟。



王大凡在浅降彩的基础上,了“落地粉彩”技法,很符合改革了浅降彩的设色,使浅降彩法画起画回生。王大凡在长达六十年绘画生涯中,兼工带写,构思严谨,用笔流畅,飘逸,其代表“布袋罗汉”,形态逼真,神情庄重慈祥,其动感飘逸,用笔如吴带当风,行云流水。把一个放下包袱何等自在逍遥的和尚刻画的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纵观王大凡一生的创作,题材多选择具有文化底蕴内涵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承接着古代人们智慧与文化,王大凡"借故"在不同背景下表现出当代人文精神。正是这份"雅"与"俗",文雅民俗的雅俗文化兼并,让王大凡的艺术作品大放异彩,博名至今。

王大凡的《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粉彩瓷盘,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他用斧劈法了金山的一角,远景是隐约可见的逶迤山岗,近景是梁红玉所指挥的只露出船头的战船,船身、船尾都让山峰挡住了。那战船盘旋荡起了波澜的近水和平静如镜的远湖,形成动与静的鲜明对照,旨在战争场景的辽阔、宏大,从有限的画面之中传递出无限的信息,在画意、画蕴、画境诸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历史典故人物画,堪称人物画家王大凡艺术生涯的一大亮点。

瓷板画“以瓷为纸,将画入瓷”,瓷上绘画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其工艺复杂,艺术水平和成本都很高。
瓷画兴起于清朝中期,至清末民初,景德镇就有一批新安派文人画家“珠山八友”介入画瓷,以画家的主体意识和情感表达,取代理性思维的陶瓷装饰设计,建立了瓷上浅绛彩的陶瓷绘画形式--瓷画。
这种以艺术家的主体创造意识为主导的艺术形式,是把器皿和瓷板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种新突破。
瓷画发展至今,众多陶瓷艺术大师聚集于景德镇,快速的推动了瓷画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在主题上,取材十分多样化,山水、花鸟、人物等;在表现形式与创作手法上,不但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并加入了西方绘画的手法,将油画、水彩等融合在瓷画之中,形成了大胆创新的艺术风格,碰撞出更为丰富的作品。
瓷画和其他画种相比,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属于平面艺术。
但是,瓷画又和其他画种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具有特的艺术特色,即陶瓷特色。
瓷画相比较纸绢画而言,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怕潮湿,霉变,只要不撞击便不会损坏。
瓷画样式也十分多样,除了常见的方形外,还有圆形、扇形、叶形等等。
瓷画不仅可以收藏,还可用于家居装饰、当作家具的镶嵌饰物,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咨询szlxpm然而,在业内看来,当代瓷画艺术刚刚兴起,尽管在古玩艺术品市场很受欢迎,但还没有引起大规模跟风炒作。
因为瓷画还处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其发展潜能还不为社会广泛了解。
时至今日,人们对瓷画的不了解仍是普遍现象,认为瓷画就是工匠的东西,跟纯艺术相去甚远,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瓷画有釉上跟釉下的区别,釉上瓷画有粉彩、古彩、新彩、珐琅彩等,是在成瓷的瓷板上作画;釉下瓷画有青花分水、颜色釉、釉里红、釉下五彩、半刀泥雕刻等工艺,或一次高温烧成,或高温烧成后绘画再用低温烧制。
瓷画的每一种工艺都是千变万化的,无法预估的,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绝不可能有两幅一样的作品出现,这就形成了的高艺术价值。
工艺绘画是一切民间艺术的根源,瓷画艺术是工艺跟绘画结合的纯艺术。
尽管瓷画历史并不悠久,但其在海内外的声誉地位加之中国画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其深受藏家喜爱。
近几年来,瓷板画行情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十几年前的门可罗雀,到如今天价频现,行情逐年走高,瓷板画渐渐成为收藏市场又一个热点。
有关表示,从市场价位来讲,目前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当年同时期、同名气的画家的价格。
因此,瓷板画收藏前景看好,眼下入手正是良机。
瓷板画是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当代瓷画艺术市场来说,由于瓷画画家数量,成功作品数量,瓷画作品艺术价值高,这些共有的特点,推升了瓷画价值,但在投资时需仔细辨别,以免买到赝品。
鉴赏瓷板画时要注意“六看”:一看瓷板是否平整,凡瓷板中间拱起或歪斜者,均属次品。
二看瓷板表面是否光洁,凡表面有缩釉、黑斑者,均属次品。
三看瓷板是否完整,凡轻敲声音闷哑有裂缝者,均属次品。
四看瓷板画面是否整洁,凡画面有釉色脱落或被抹擦痕迹者,均属次品。
五看瓷板画意是否精美,凡粗制滥造者,均属次品。
六看瓷板画烧制工艺是否到位,凡窑变不佳、发色暗灰者,均属次品。


2011年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圆满收槌,江西陶瓷艺术家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以920万元成交,创下了近现代陶瓷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

据了解,王大凡粉彩瓷板画一般拍卖成交多在数十万元,2009年浙江一家拍卖公司曾拍出100多万元的价格,而这次嘉德拍卖终以920万元,两年的时间涨价近10倍,由此可见近现代瓷器越来越被投资者看好。一位收藏业内人士认为,这次王大凡的瓷板拍出近千万元的价格,给市场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和王大凡同期的“珠山八友”等艺人的作品价格将普遍上涨。收藏者在接受官窑器同时,已经将目光转向近现代文人瓷画上。



瓷板画

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

珠山八友瓷板画

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到“珠山八友”时代,陶瓷工艺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已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珠山八友”对传统文人画与传统瓷艺,采取兼容并蓄的现实态度,将陶瓷的商品化与艺术化融为一体。他们各人的性格、阅历、修养、气质都有所不同,在选择题材、描写景物、表现技法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长期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各自特的艺术风格。徐仲南的萧疏,邓碧珊的工整,王琦的雄奇,何许人的荒寒,田鹤仙的朴茂,毕伯涛的隽永,汪野亭的苍润,王大凡的古雅,程意亭的绮丽,刘雨岑的韶秀,堪称是异彩纷呈,显现出“珠山八友”瓷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而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又形成了大致统一的艺术基调,成为一种鲜明的时代风貌。他们的艺术追求,突破了传统粉彩的审美特征和意识,他们共同的艺术观与审美理想,为陶瓷美学增加了新的内涵,开拓了新的瓷画审美范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古至今,瓷板画之所以绵延不衰,似陈酒越久越香,究其原因,主要有六:

其一,瓷板画具有瓷板平整光洁之美,便于陶艺家以瓷当纸,随意挥毫,充分发挥作者的绘画天才,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

其二,瓷板画便于表现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笔者在创作山水瓷板画《山水有情》(左图)和《轻舟已过万重山》(右图)时,其构图、线条、色彩、意境,均吸收了传统国画的画风,又烙上现代山水画的印记。

其三,瓷板画是陶瓷艺术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精髓,表达东方审美理想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且这种表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它的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只要不撞击便不会损坏。此外,瓷板画的色彩,无论是釉下青花、釉里红、高温颜色釉,还是釉上粉彩、古彩、墨彩,色彩永远鲜艳,不会因日晒水浸而变色,便于收藏。



其四,瓷板画样式多样,除了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外,还有圆形、椭圆形、扇形、鸡心形、叶形等等,便于家居装饰,既可立成体挂于客厅、书房,又可作家具的镶嵌之饰,或制成插屏或围屏等。

其五,瓷板画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代瓷板画风格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既可满足人们崇尚古典美的需要,又可适合人们追求现代时尚的口味。

其六,瓷板画是现代环境设计的重要样式,可根据建筑物的装饰需要,面积可大可小,大则如山迎立,小则俯首细赏。当今社会,现代瓷板画已成为家庭环境布置的艺术品之一。

新仿“珠山八友”瓷,多是近些年所为,在辨别时应从胎质、釉色着眼。因为新仿品的胎质和釉色与老的瓷器总是有距离。其次是掌握原作者绘画技巧及风格,要细致分析其笔墨(料)特征。一般仿者多是画得僵硬,高手也难有意在笔先的洒脱。名家笔墨十几年苦练得来,绝非一般之人一朝一夕能刻意求得。画面题字较多者,尤能看出破绽,因为 书法 摹其形而难得其神,如王琦、王大凡等人瓷画题字较多,书体属行草一类,别具个性,仿品由于笔法生硬,字体笔道的料色难免有涩滞之感,填描之,中容易露“马脚”。

  关于《珠山八友》,人们咸赞其技艺之精,风格之妙,但其八人之姓氏,究竟谁何,往往引起猜测,传说不一。余时虽尚幼年,亦曾追陪仗履,馨欬常亲,故知之甚稔,爱不揣谫劣,追本溯源,将珠山八友之来龙去脉,笔而述之,以飨读者。

留言板

  • 王大凡瓷板画王大凡瓷板画值多少钱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公司介绍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一家集景德镇陶瓷瓷板画销售推广,收藏品鉴定评估,陶瓷文化传播类产品交易的综合性平台,公司主要经营景德镇陶瓷瓷板画,大师瓷 礼品瓷 等艺术品收藏。

小提示:王大凡瓷板画值多少钱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
ciqi88: 18879871136
在线联系: 743674514
让卖家联系我